内蒙古马头琴制作艺人光辉工作室内展示的马头琴。(杨腾格尔摄)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30日电(栗腾远 杨腾格尔)“马头琴拉响的时候,百灵鸟唱起歌来。亲人们啊欢聚的时候,诉说着久别的情怀……”
在内蒙古辽阔的草原上,悠扬的马头琴声,让人陶醉痴迷,魂牵梦萦。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的一曲《万马奔腾》,更是惊艳了世界。
马头琴,蒙古语称之为“茂仁胡尔”,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其木质琴身约长一米,琴弓与梯形共鸣箱分离,两根琴弦分别由尼龙线制成。2006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能奏出草原天籁之音的马头琴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初冬时节,记者走进马头琴匠人光辉的工作室,从他的一刀一刻中,感受延传千年的匠心匠艺。
今年38岁的光辉,是一名马头琴制作匠人,凭借精湛的手艺和对马头琴的热爱,从事马头琴制作12年之久,期间制作了两千余把马头琴。 “马头琴民族文化特色浓郁,我要把老祖宗的宝贝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光辉的言语间,洋溢着对马头琴的热爱。镜头下,这位典型的蒙古族汉子,用他粗糙的双手,巧女绣花般展现了一把马头琴诞生的全过程。
光辉在马头琴原料上进行画样。(杨腾格尔摄)
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码、琴弦和琴弓构成,需选用鱼鳞松、枫木、梧桐木、乌木、红木等多种木料,经几十道繁复的工序加工而成。 一把马头琴最主要的两部分是共鸣箱和琴杆,琴杆支撑着马头琴,承上启下,影响着整体音色。
选好木材后,光辉会依次进行划线、切割、粗雕、精雕、打磨、刷漆、抛光、打蜡、装配等工序。过去,切割和粗雕工艺都由匠人用手工把轮廓一点点锯出来,现在可以用机械加工,但在细节处理方面,还是由制琴人手工来完成。“有些东西机器永远做不出来,乐器里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精神,拉出来的音乐更有灵性。”光辉说。
经过切割后,琴杆雏形展现,光辉用锉刀精心打磨,去除毛料杂刺,方便进入下道工序。(杨腾格尔摄)
光辉用粗绳将涂抹胶水的乌木和琴杆紧紧固定,日后将起到美观和保护琴杆的作用。(杨腾格尔摄)
镜头下的光辉,操作着各种刻刀,下刀又稳又准,刀法凌厉,如一台精密运作的机床,毫无多余动作。雕刻之处,木屑萧萧而下,寥寥数刀,一只笔挺的马鼻就从马脸上凸显。在马嘴处,刻刀从方寸之间拉开一道豁口,硬将几十颗马牙“塞”进了马嘴里。近距离观察,在不及半拳大的木材上雕出这么多细节,实在是巧夺天工。
马头脸部经过光辉的精雕细琢,显示出马头琴的独特气韵。(杨腾格尔摄)
光辉对铅笔提前标记后的马鬃部分,进行雕刻美化。(杨腾格尔摄)
光辉在端详雕刻之后的马头,检查有无瑕疵。(杨腾格尔摄)
整个马头琴工艺中最细致的一步是雕刻马头,要用数十把不同的雕刻刀具,才能细致地雕出一只马头。“精雕马头,最少也要花费一两天时间。马头是马头琴的灵魂,各种细节都要处理得当,一刀不慎,一把琴杆就废了!”
共鸣箱的制作看似轻松,但它决定着马头琴的音色音质,因此,光辉不敢有丝毫松懈。他将几片琴的箱框板严丝合缝地贴在琴箱上,每块框板都有严格的尺寸要求,稍有偏差,音色就会相差甚远。之后的上色工艺,更凸显了马头琴的匠心工艺。光辉说,“为了外观自然流畅,要给琴箱表面上十几次色。每次上色后,要等上一层漆凝固后再刷下一层,颜色由浅入深,表面的虎皮花纹也愈发有层次,过很长时间也不会褪色。”
光辉对成品马头琴进行找平检测,通过多次调音后,即可使用。(杨腾格尔摄)
光辉对调音后的马头琴进行演奏试音。(杨腾格尔摄)
拿起制作好的马头琴,光辉轻轻拨弄琴弦,侧耳倾听每个音调,在确认一切完美后,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随即坐下,拿起琴弓与琴弦从容地一擦,浑厚低沉的琴声弥漫开来,似乎将人带到了茫茫草原上。马头琴的节奏越来越快,好似马儿迈着雄健的步伐,不停地飞奔,跳跃,嘶鸣,踏着曲子的节奏,奔出草原,奔向世界,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