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管 内蒙古网络文化协会主办

设为首页 收藏 登录

当前时间

活力内蒙古官方账号:

头条新闻 时事要闻 盟市新闻 图片新闻 政策解读 教育资讯 地方经济 民生有约 草原科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盟市新闻

赤峰市:特色种植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大产业

分类:盟市新闻  2017-05-06 10:20:20  来源: 内蒙古日报   热度:
种地并不意味着就是种粮,种粮也并不意味着就是种玉米高粱。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萨力巴村农民王春永对这句话的体会越来越深。

  种地并不意味着就是种粮,种粮也并不意味着就是种玉米高粱。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萨力巴村农民王春永对这句话的体会越来越深。

  “过去种大田,去掉肥料、农药、水电和人工工时费,满打满算每亩纯收入不超过500元。订单种植的圆葱每亩净收入在3000元左右,是种粮的6倍;种植反季西瓜纯利润在1500元以上,是种玉米的3倍,都比种粮食合算。”王春永从2013年起承包周边农民的土地,从最初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针对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市场低迷的状况,萨力巴乡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充分利用13万亩耕地的优势,加大了特色种植业力度,把圆葱特色种植项目列为重点。全乡圆葱种植面积1300亩,仅这一项就能创收650万元,圆葱种植也成为全乡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赤峰市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0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连续11年稳居自治区首位,蔬菜、油料、肉、蛋等菜篮子产品产量均实现稳定增长,农牧民实现持续增收。但从总体看,赤峰市农牧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仍然比较低,生产方式粗放,耕地草牧场仍然以分散经营为主,种养结构不优,产业链条短,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

  针对这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2016年初,赤峰市聚焦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实施“3661”工程,即到2020年,全市土地流转率、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均达到60%,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00亿斤以上,新增设施农业100万亩,新增人工种植优质紫花苜蓿100万亩,发展高效丰产经济林100万亩,优质肉牛、肉羊出栏1000万头只,优质生猪出栏1000万口。工程实施一年来,各旗县区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强化组织保障和服务支撑,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去年,赤峰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17元,同比增长8%,增速居自治区第2位,高于全区平均增速。全市土地流转率、农牧民合作组织覆盖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42.9%、45.2%、46%;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百亿斤以上;设施农业、人工种植优质紫花苜蓿分别新增20.1万亩、27.4万亩;全市优质肉牛、肉羊、生猪出栏分别达到155万头、855万只和557万口。

  今年,赤峰市紧紧围绕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全力推动农牧业“3661”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种植业转型升级,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抓好设施农业建设,把地方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大产业。(李文明)

赤峰特色种植

分享到:

天堂草原

更多>>

热点排行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