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城关镇潘山沟移民新村 刘涛摄
金秋时节,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贫困户的牲畜养殖“托管所”,位于五良太乡和平村的内蒙古草原同源牧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2000多亩的场区,5栋6000平米的驴舍,2000多头膘肥体壮的黑驴……虽然是一期的建设规模,足见这家养殖企业的发展潜力。 “这几年驴产业很火,市场需求量大,我们的驴肉供不应求,驴奶开发也渐成气候,还有阿胶带动了驴皮价格的水涨船高。政府把养驴作为产业扶贫的一个主要举措,并选择我们企业作为贫困户的‘托驴所’是有道理的。”王建光是这个养殖场的负责人,他乐呵呵地称自己为“驴头儿”。
养殖场的每头驴都有黄色的耳标,上面标有一串数字。王建光解释说:“这是它们的身份证,2000头驴里面有500头是贫困户在这里托管代养的,一输入耳标上的数字,就知道哪头驴是哪家的了。”
“我们采用的是扶贫资金量化分红模式,由政府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购进牲畜,并选择重点养殖企业进行托管,每年贫困户可以分红2000元,直到他们脱贫。”随行的清水河县扶贫办公室副主任薄瑞介绍道。
在清水河县的托管代养菜单上,贫困户还可以选择托管奶牛、奶山羊、土鸡。这样一来,企业扩大了养殖规模,还可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贫困户避免了建圈舍、学技术等难题,直接享受年底分红,风险小、收益稳。同时,玉米青贮能就地转化,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种植热情。
“早就听说养奶牛挣钱,可是咱不会养,又没有本钱呀。”宏河镇的贫困户牛玉何已经60多岁,家里的一间土窑住了四辈人,患上支气管炎后,本来就没多少收成的10亩坡梁旱地也打理不成了。老两口就靠着养老金度日,哪有多余的钱买奶牛?
帮扶干部告诉他:“你家的情况我们都了解,奶牛你不用掏钱,我们用扶贫资金帮你买奶牛,再放到养殖场托管,平时啥心都不用操,啥事也不用管,年底等着分红就行了。”弄明白托养模式后,牛玉何爽快地同意了,他签了1头奶牛和50只土鸡的托养协议。
如今,牛玉何搬到了宏河镇爱心家园,仅掏3000元押金,就住上了厨房、卫生间、前后院一应俱全的新瓦房,通过托养奶牛分红等多项扶贫措施帮扶,去年他家已经脱贫。
家住下窑子村的宋俊蛮也说:“有了这托管代养模式,我家脱贫不成问题。有了这些养殖企业,让我们想打工有了地方,奔小康也有希望啦。”他在内蒙古圣地牧业有限公司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再加上绩效和五险一金,宋俊蛮对现在的小日子很知足。
今年以来,清水河县在精准识别、精准结对的基础上,对无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了托养式扶贫。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2744万元,与圣地牧业、同源牧业、海昱宏合作社和万兴宇公司合作,托养奶牛1310头、肉驴455头、奶山羊300只、土鸡2.28万羽。除万兴宇土鸡养殖外,其它3家企业在合作期满后,再将所用扶贫资金退还托养贫困户所在村集体,用于集体经济建设和动态贫困户扶持保障。
“这是最好的扶贫模式,一家一个人脱贫,不算是脱贫。一家一个月脱贫也不算是脱贫。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彻底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长久的富裕生活。”说起这两年来的脱贫工作,薄瑞感触良多。
链接:今年是脱贫攻坚开局之年,清水河县围绕年内全面“脱贫摘帽”的目标,科学制订了《清水河县2017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实施方案》,细化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确定今年要巩固已脱贫7710人不返贫,再完成贫困人口1621人稳定脱贫(其中通过产业发展脱贫322人,教育救助脱贫75人,生态补偿脱贫49人,社会兜底217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958人),全县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
目前,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已主动深入包扶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对接,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对已脱贫的群众进行适时的监控和持续的帮扶,做到干部包扶不脱钩、政策扶持不脱节;结合产业扶贫发展实际,以贫困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走“菜单式”产业精准施策扶贫模式,通过政府“备菜”、贫困户“点菜”、部门“上菜”,实现“家家有增收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
记者手记:“没有任何风险、不花一点力气,只管拿分红,好事都让我们赶上啦。”在采访过程中,每个贫困户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清水河是自治区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贫穷像一盘深扎进土壤的老树根,仅靠农民自身的努力难以挖净。近两年来,按照自治区脱贫攻坚规划提出的“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区贫旗县全部摘帽”总体目标,清水河县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头等发展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为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作。
扶贫先扶智。清水县的扶贫历程,不仅仅是基础设施、致富产业的发展过程,更是精气神儿逐渐提振的过程。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奔头,只要憋着这口“一定要过好日子”的气,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脱不了的贫。同时,在扶贫过程中,该县充分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尊重贫困户意愿,积极探索走“菜单式”产业精准施策扶贫模式。
今年以来,清水河县在综合施策上持续发力,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用实实在在的措施,让贫困户收获真金白银,做到“不落一村、不落一人”,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记者 贾怡媛 郑学良 施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