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河公园建成开放、钢32#改造、环境综合整治、打通“断头路”、保障性住房、政府购买服务……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回首2014年,一个个“民生菜单”让昆区百姓的“小日子”过得更有滋味儿。
2014年,昆区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2.2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1.92亿元,民生支出36.0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5.92%。
菜单一:
昆河七年成玉带
昆都仑河经过昆区连续7年的改造建设,累计投入11.7亿元,重新碧波荡漾,再现魅力丰姿,如今犹如玉带环绕在包头城西。
2014年9月,昆河三期——昆都仑河湿地公园正式建成开放,昆都仑河湿地公园是昆河上游(110国道-水库段)河道治理的延伸,全长5.8公里,以湿地水系和园林景观为设计理念,重点打造“一带、两岸、三区、四点”的景观体系。“一带”是一条南北贯通的水带;“两岸”是两岸绿地与场地结合,突出生态休闲的特点;“三区”是三个不同主题的景观分区;“四点”为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景观节点,可为人们休憩提供场地。至此,石门景区、昆都仑召、昆河蓄水景观、包钢河西公园、赵长城等景观连为一条纵贯南北的绿色屏障,一道集经济、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形成。
“这些图片都是原片,同样的地方,同样的角度,2003年与2014年有着不同的风景。烟尘少了,能见度高了,更多的是蓝天白云。”摄影爱好者郭斌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了昆河的华丽转身。
菜单二:
钢32#改造新模式
“从1957年搬进钢32#,已经整整57年了,我的两个孙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这里有太多的记忆,有生之年我不希望离开这里。”91岁的赵彩香说。
投入9000多万元实施的钢32#“修旧如旧”修缮改造工程,按照包头市近现代历史痕迹和城市记忆打造。工程包括上下水管网、直饮水、供暖管道更换,电量增容、窗户更换,屋顶防水、更换瓦片,楼道亮化、墙体保温立面维修,小区亮化美化并配备健身器材等。
老旧小区多,治安乱、卫生差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昆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根治这一顽疾,2014年昆区投入7.2亿元对43个街坊的65个老旧小区实施地下管网改造、节能改造、硬化绿化等,让群众更加宜居。
菜单三:
“断头路”成为民心路
为缓解市民“出行难”,昆区去年投入6亿元打通“断头路”,共涉及10条道路,征拆面积约52万平方米。
虽然近在咫尺,却要七拐八绕,家住沼潭东路紫竹花园居民刘胜发感触颇多。“过去出门得来回绕路,去火车站必须绕道校园南路,再经过阿尔丁大街。现在路修通了,5分钟就到了。”
“断头路”打通的不仅是人心,地下管网及配套设施的从无到有,更加完善城市功能,重构了城市骨架,疏通了城市的血脉,它让车流不再拥堵于主干道,让与发展格格不入的“城中村”与现代接轨。
菜单四:
乌兰道商业街换新颜
乌兰道商业街是连接包百王府井商圈和万达商圈的主动脉。在这条街上摆摊多年的小贩说,“改造前,车辆乱停乱走,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楼体间搭出的电线、线缆互相缠绕,成了一个‘蜘蛛网’。”
去年5月,昆区投资9700万元进行乌兰道商业街(白云路-林荫路段)改造。改造后,乌兰道商业街以整洁有序、现代大气的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结合乌兰道商业街的环境改造,昆区将在蒙古族小学旧址建设汇集老包头及全国各地知名小吃的“包头风味小吃城”,将乌兰道商业街打造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商业示范街。
菜单五:
优质教育更公平
2014年6月份,昆区发布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改革的讯息,震动了每个学龄儿童的家庭。这场晒在阳光下最严格的招生,让32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了进入公办学校免费就读的心愿。
昆区教育局副局长孟庆春说:“阳光招生加速了学校间的良性竞争。这场改革将不断优化执行下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资源。”
2014年,昆区投入6亿元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及高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资助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实施教育系统“班班通”工程、翻建了包三十五中、扩建了包钢一中综合实验楼;新建了团结、新光等五所幼儿园。
菜单六:
草根组织迎春天
从2008年起,昆区已连续6年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而去年实施的“银龄虚拟养老”项目,又使“为老服务”范围扩大到百岁老人、优抚对象及失独老人。2014年,昆区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扩大到5个领域,并针对老旧小区卫生状况,首次购买小区保洁服务。
2014年3月,昆区成立了包头市首个社会组织孵化园,为草根社会组织提供了公共服务平台,日前已有11家社会组织相继入驻。孵化园重点发展的社会组织包括公益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化体育类、慈善救济类、社会维权类,入驻的备案社会组织将在中心完成两年的孵化期,成熟优秀的社会组织可以直接进入创投园,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
截至去年12月底,昆区已有各类社会组织226家,昆区计划在2015年末实现城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20家,真正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菜单七:
文化惠民乐心田
“仅去年一年,昆区就投入3475万元新建了文化馆和图书馆,更加完备的硬件设施让更多群众切实感受到文化惠民工程带来的实惠。”昆区文体局副局长王晓光介绍。
除了硬件上舍得投入,软件上更是精心谋划。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百姓受益”的原则,昆区调动各方面社会文化资源,将多种文化资源融入到“魅力昆都仑”系列文化活动中,把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覆盖全年。截至目前,2014年建设任务的10个街镇文化站,38个社区文化室,9个行政村文化室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各类志愿者达到917人,注册文艺团队143支,日常活跃团队274支,20余万人活跃在昆区各广场、街道、社区。
近日,首届“昆都仑之夜”新年音乐会将高雅艺术带到老百姓身边。不但有新年音乐会这样的“阳春白雪”,也有类似广场文化活动这样的“下里巴人”,走进昆区,从城镇到乡村,群众享受着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到处都呈现着快乐的场景。
菜单N:
走在为民大道上
2014年,昆区筑就的大民生格局,牵动方方面面,无一不关系着75万百姓的小日子——
投入18.3亿元打造G6高速、110国道等公路、铁路沿线及城市出入口“绿色长廊”;
投入10亿元开展北出入口环境综合治理;
投入2.91亿元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农牧民养老补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投入1.10亿元用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助标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补贴;
投入6000多万元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为低收入农牧户发放冬季取暖用煤补贴165.9万元、为农牧户发放惠农惠牧补贴资金298万元;
投入4500万元,用于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环卫一线清扫工和企业工增资和缴纳医疗、养老保险……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民有所乐、病有所医”,昆区根据民之所需定制的“民生菜单”,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到提供广大群众所需的完善的各类公共服务,不断拓展民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张建芳 闫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