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三十三年,一队人马陪着一位绝代风华的女子,由长安出发,经北地郡、上郡、西河郡、朔方郡至五原,向胡地的纵深走去。从此,华丽霓裳代之以厚重皮裘,流水飞红变成了大漠黄沙,南国水乡替之以塞外羌笛。有诗人吟曰:“阳关万里遥,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这位女子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具有落雁之容的王昭君。史书记载,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王昭君,名王樯,字昭君,出生于湖北秭归县香溪水畔,生活于汉元帝时代。汉元帝有两大嗜好,一是音乐,一是美女。史书记载,王昭君天生丽质,因色艺双绝被选入宫。然而面对万余名后宫佳丽,元帝不能一一见面,只凭画像决定是否宠幸。为此,宫女们纷纷贿赂画工,而昭君却无论如何不肯行贿。就这样待在红墙碧瓦的宫里,陪伴孤灯冷月达三年之久。
她有满腔幽怨,无限感伤的《五更哀怨曲》存世: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公元前三十三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元帝决定,在上万名宫女中选择五人远嫁,王昭君主动提出愿意远嫁匈奴。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元帝为呼韩邪送行,宫廷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当昭君款款而来时,只见她柳腰细摆,娇若海棠迎风。双颊粉白,艳如映日荷花。浅颦微蹙,彷佛梨花带雨,眉眼中透露出比楚辞汉赋还要美丽的风韵。好色的元帝一时目瞪口呆,他想反悔却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昭君绝尘而去。《后汉书》记载: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昭君出塞后,被呼韩邪单于封为宁胡阏氏,他给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几年后单于病故,她又嫁给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并生了两个女儿。这一时期,汉匈之间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边境线上处处是和平居民的袅袅炊烟。
王昭君走了以后,汉元帝怒火中烧,为解心头之恨,他把宫廷画师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樊育等一并杀掉,自己也抑郁成疾,不到四个月后,就含恨而死。清代诗人刘献廷感叹道:“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公元前十九年,汉鸿嘉二年,王昭君出塞十四年后病逝,这一年她三十五岁,好像一朵荷花刚刚盛开就凋谢了。王昭君死后,被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仍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南九公里处,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有王昭君的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筠廓偶笔》:“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冢。”《塞北纪游》上也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冢。”
关于昭君为什么出塞?由于年代久远,历史的记忆已经模糊,通常有三个说法:一是昭君久居深宫,寂寞漫漫,正逢匈奴单于请求和亲,便主动应招,“请掖宫,令长官求行”。二是昭君为了“救苍生离水火,甘教薄命葬烟尘”。三是毛延寿担心元帝荒废朝政,故意将昭君丑化,“忠臣唯有毛延寿,能送明妃出宫门”。但是,不管是何种说法,昭君出塞为稳定和修复汉匈关系做出了牺牲和贡献,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
《昭君泪》
汉宫出昭君,迢迢番域行。
唢呐催鼓乐,旌旗遮路径。
饰马拉锦帛,彩车载金银。
百工串红链,绣娘拴绿绳。
遣作胡虏奴,说是陪嫁人!
千山飘暮雪,万里捲层云,
大漠苍茫冷,屈辱羞惭恨。
豺狗喂不驯,明年又掠侵。
烟瘴弥野关,索赂再和亲。
多少和亲女,柔骨落荒陵。
枉杀毛延寿,恼怒戌边兵。
壮士宁死战,汉子耻和亲。
天下无天理,只认拳头硬。
物竞由天择,和谐愿何申?
安得霍剽姚,宝刀扫妖氛。
雄强清河泽,威武保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