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也有称“苏恩呼日德”其实都是同一个词的一个译音,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 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奶豆腐,分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两种。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浆,或提取酥油后余下的奶渣,放置几天,待其发酵。当奶浆或奶渣凝结成块时用纱布把多余的水份过滤掉。然后将固体部分,在锅里文火煮,边煮边搅,直到粘着程度时,再装进纱布里,把黄水挤出。这时就可以装馍压制成形,或置于木盘中用刀划成各种形状;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鲜奶发酵,使其变酸后,倒入锅里煮熬,奶浆就变成老豆腐形状。然后在纱布中,挤压去水份,装模成形,奶豆腐色泽乳白为最佳。奶豆腐可现吃,柔软细腻,十分可口,也可晾干久存食用。
另外一种制作凝乳奶豆腐,主要用牛奶作原料,将鲜奶用净纱布过滤后,盛进木桶或瓦缸中,放置阴凉处,热天放一至二天,凉天放三至七天,鲜奶便自然凝结。再将凝乳倒进锅里,用温火煮熬,同时慢慢榨取乳清。乳清分为熟酸奶乳清,奶豆腐乳清、酸油液乳清等三种。奶豆腐乳清可用于发面、和面、或当作酸奶的加料。熟酸奶乳清等用于灌饮老弱瘦畜和洗浴牲畜,也可使牲畜上膘。榨取乳清后,将留下的稠凝乳用小勺或专用木具将抽凝乳放进模具中轧实后取出,放置阴凉处慢慢晒干即成奶豆腐。做奶豆腐的木模因地而异,形状各异。有的块头非常大,有点像大方砖,有的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月饼模具很相似,不但有各种形状,而且刻有非常精致的民族传统纹理、图案,花纹,这样做出来的奶豆腐就不仅仅是一种食品,而且也包含了一定的艺术成分。若要使奶豆腐做成甜的,就在揉搓时加入糖料。切成细条的叫奶豆腐条,或做成块状奶豆腐。
奶豆腐因其形状不同,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厚块奶豆腐吃起来柔软,有浓厚的奶香味,而薄奶豆腐油腻,进嘴即溶格外香甜。奶豆腐放置时间长就会变硬,所以这种奶豆腐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因为那样会把人嘴里的牙都硌掉,顷刻之间成为没牙的“老头儿”、“老太太”。因此食用奶豆腐要用热水或是上笼屉蒸软后再食用,也可以用火烤软后食用。
草原上也不是经常有足够的鲜奶子供牧民们做奶食品,因为有些牧户奶牛少或天旱牧草不好而导致鲜奶产量少的话,就无法及时做奶豆腐。遇到这种情况的话,牧民们一般要储奶备用。但牧区条件不便,没有冷藏室,只能将凝乳倒进锅里稍微熬煮后,放进容器里保存起来,这叫做储奶。等到有足够的原料后,牧民们便把储存的凝乳拿出来,做成自己喜欢吃的奶豆腐。
奶豆腐非常解饿,通常可以和奶茶、炒米、熟牛羊肉一起泡着吃,日常和以炒米奶茶食用,游牧或出远门时可以做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