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黄绿相间。绿的是松树,黄的是正待返青的枯草。高高低低的山峰横亘交错着。黄绿相间的山脉间,一条银色的带子顺着高高矮矮的山间崎岖而上,直通向山脉深处。汽车顺着这条银灰色的带子飞速向大青山内驶去。路的尽头,几座雄伟的庙宇呈现在众人眼前。这里就是距今已有433年历史的喇嘛洞召所在。
喇嘛洞召始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年)。这座400多年的深山古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处在半山腰的佛洞。从山下走来,远看佛洞似在半空,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人们向上前行。喇嘛洞召的主持王铎扎木苏活佛如今已是六旬高龄。他向一行人讲起了喇嘛洞召的来历。
我们沿着石阶向喇嘛洞前进,石阶两旁的悬崖峭壁上,雕刻着造型各异的石刻。我们顺着石阶一一细看,无不为这如此瑰丽的石刻叹服。这里如此众多的石刻究竟是谁的作品?这些石刻到底属不属于阴山岩画的一部分?这些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谜。王铎扎木苏活佛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这些石刻都是在这里居住过的活佛亲自刻的,但究竟是哪代活佛所刻,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这些石刻,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属于阴山岩画的一部分。
我们随行的摄影师更是被如此美妙的岩画深深吸引,冒着危险,爬到岩画附近,将岩画一一拍摄了下来。喇嘛洞又称银洞,人们若想进入银洞,须从半山腰登上124级石阶方能到达洞口。喇嘛洞最初是开山祖师博格达·察罕喇嘛修行的山洞。相传博格达·察罕喇嘛于万历年间在此山洞长斋颂经,坐禅苦修,收徒度众,讲经说法。1627年(明朝天启七年)在禅中坐化。众弟子将其以坐姿密闭于山洞中,被尊为一世活佛,后将山洞修为佛寺。从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开始,在山下扩建殿堂,形成广化寺。
如今的银洞,从外看是三层楼的格局,但“楼”的主体都在洞中。因此称之为洞更为贴切。据王铎扎木苏活佛介绍,洞内有二十多间房屋,殿内佛像甚多,有释迦牟尼、十八罗汉等佛像,形态各异,工艺非凡。当天,因王铎扎木苏活佛年事已高,未能亲自带一行人上山,所以大家未能进入洞内观看胜景和一世活佛坐化之地。众人均遗憾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