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年秋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今巴彦淖尔市中旗呼勒斯太苏木的一个牧民家中、伴随着阵阵雷声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莫日根巴特尔——后来成为著名的梅力更召三世活佛。
早在1722年,乌拉特西公旗王爷达尔玛什里下令让旗政府和梅力更召合作,派专人去西藏请第五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目的是从民间选出第三代梅力更召的活佛。经过严格筛选,达赖和班禅共同选中了5岁的莫日根巴特尔为梅力更召转世灵童,被请到梅力更召坐床继位,取法名罗布生丹毕佳拉森,被封为梅力更召三世葛根(住持)。
从此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就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旅途。他先后学习并掌握了蒙文、藏文、梵文、满文、汉文、朝鲜文、维吾尔文及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哈萨克等国的语言文字及佛文经典。在多年的学习、游历中,他最大的动力就是来自亲人的期盼和挂念。
罗布生丹毕佳拉森的妹妹几年前远嫁到黄河南岸的鄂尔多斯地区。现在看来,距离并不远,而在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却是十分遥远的。兄妹二人的挂念只能用书信来沟通,但妹妹不会写字,一封信辗转传递,找人念、找人写,十分费事。关于书信,自古就有雁足传书的佳话,“鸿雁”往往成为书信的代称。
妹妹强烈的思乡情绪和状态令婆婆不满。时间一长婆媳关系有些紧张。妹妹只能把心中的惆怅悄悄托人写信诉说给哥哥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哥哥只能劝慰妹妹学会忍耐并注重家庭团结,妥善处理婆媳关系,人生的路很长,要多珍重、多努力。他们兄妹二人的书信恰似鸿雁,南来北往,秋去春归,一年也只能往返一回。
有一天,妹妹带着夫婿及孩子回北边的娘家探亲。中途来寺庙里看望哥哥。罗布生丹佳毕拉森心中那同样强烈的思乡情感开始澎湃。西公旗王爷得知消息后,把他妹妹一行安排到王府内居住和款待,并邀请活佛山下小聚。他妹妹归心似箭,但带着小孩赶夜路不便,加之王爷盛情难却,就留了下来。活佛准时赴宴,然而心情也很复杂:多年不见,自然希望妹妹留下来好好叙旧,但一想到父母在忍受着多年思念的煎熬又希望妹妹早点回去。酒过三巡,王爷隆重邀请活佛抚琴唱歌,活佛这时也不推辞,即兴创作新歌一首,名为《鸿嘎鲁》。
歌曲中反复出现“鸿嘎鲁”字音——这是他深情地呼唤!接着,是一遍又一遍纵情地歌唱,加之情不自禁地弹拨琴弦,感情的潮水随着歌声、琴声奔涌而出,很快汇成情深意长的海洋:
白天鹅漫游苇湖深处
众亲友聚会酒席宴前
相互祝愿,诚心一片
举杯共饮,情谊不变
这首歌曲充满了对妹妹一家的关爱,对西公旗王爷的感谢,对亲友重逢、聚会的珍视与不舍,特别是采用悠扬、苍凉、辽远、高亢和极具感染力的长调,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也将宴席推向了高潮。此后,《鸿嘎鲁》作为宴席歌曲在民间广为流传。妹家婆婆后来听到了这首歌曲,也深受感染,并与他妹妹冰释前嫌,和睦相处。
1766年阴历五月初一,第三世活佛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在梅力更圆寂,享年49岁。
每每听到这首《鸿雁》总有一种情怀沉积在胸,是思念家乡的故土,是思念那些陪伴自己成长的人和岁月,更是珍惜手中牵着的那个人。酒喝干,再斟满,饮下的是年华,沉淀的是永不辜负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