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管 内蒙古网络文化协会主办

设为首页 收藏 登录

靓丽内蒙古

当前时间

活力内蒙古官方账号:

草原历史首页 草原往事 历史人物 钩沉揭秘 考古发现 老照片 地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草原历史 >> 考古发现

鄂尔多斯北宋烽燧线——内蒙古唯一的宋代长城

分类:考古发现  2017-12-22 16:05:14  来源: 鄂尔多斯发布   热度:
准格尔旗宋代烽燧线共20余座,由南向北分布于纳日松镇的羊市塔村、纳林庙村、松树墕村等村落。

▲宋丰州故城南墙与远处的烽火台

  一、探寻之路

  2010年10月,鄂尔多斯长城调查队队员们行进在准格尔旗羊市塔的山梁上,队员们打听到这里有许多“敖包圪旦”,在探寻后,就近到达一座山顶后,一座圆锥形的“敖包圪旦”展现在眼前,“敖包圪旦”底部呈圆锥形,表面长满蒿草,顶部为圆柱形的石砌敖包。经过仔细观察,“敖包圪旦”的底部均为黄土夯筑而成,夯层清晰可见,因此,这并不是简单的敖包,而是已有几百年历史的烽火台。在羊市塔,找到了4座这样的烽火台,一路向北走下去,纳林庙、松树墕、川掌、大路峁等地均发现了这样的烽火台,共有20多座,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烽燧线。

  

▲准格尔旗羊市塔宋代烽火台

  二、现实分布

  准格尔旗宋代烽燧线共20余座,由南向北分布于纳日松镇的羊市塔村、纳林庙村、松树墕村等村落。烽火台均黄土夯筑而成,底部直径8~20米,高4~16米,夯层厚0.08~0.2米。每隔约5~10华里一座,登上一座方能望见下一座,绵延相连,分布于5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在烽燧线东南端,分布有宋代城址3座,分别为丰州故城、永安砦和保宁砦。永安砦位于丰州城正西,保宁砦位于丰州城正北,永安砦、保宁砦距丰州城均为7公里,永安砦、保宁砦相距10公里,相互呈“犄角”之势,三座古城的西、北、南三面均有烽火台遗址分布。

  丰州故城、永安砦和保宁砦中分布的陶片、瓷片和砖瓦等遗物与各个烽火台附近采集的遗物基本相同,均为宋代或西夏遗物。且三座古城的夯层厚度和夯筑方法与烽火台也基本一致,加之,李逸友先生在《内蒙古史迹丛考》1一文中的论述,从而证实了三座古城与烽燧线的时代一致,均为北宋年间。

  

▲准格尔旗宋代烽燧线和城址分布图

  三、历史探究

  依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辽宋夏金时期,鄂尔多斯大部被西夏占据;东北部的今达拉特旗、东胜区、准格尔旗东北被辽占据,为辽河清军、金肃军属地2;准格尔旗南部被北宋占据,为宋丰州属地。

  唐、宋、西夏、辽、金、元各代都曾在今内蒙古地区设置过丰州,其中,唐丰州城址在今巴彦淖尔市,辽、金、元丰州城址在今呼和浩特市,宋、西夏丰州城址在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内。丰州之名,源于辽丰州天德军。丰州地方本是河西藏才族聚居地,其首领曾由契丹授予左千牛卫将军。969年宋太祖时期,藏才族首领王承美归附宋朝,被任命为丰州衙内指挥使,开始兴筑丰州城,由于土地贫瘠,依赖朝廷供给,30年后,丰州城才筑成。王承美在对辽作战中取得多次胜利, 1004年宋真宗时期,宋朝升任王承美为丰州刺史。1038年,西夏建国,李元昊称帝,1041年,西夏攻陷丰州,丰州归入西夏版图。1061年,宋仁宗趁西夏政局不稳,出兵收复丰州,以郭霭为内殿承制知丰州,加强军事防御,修复丰州城垣,并新筑了保宁砦和永安砦,以及多处烽堠(烽火台)。北宋末年,西夏与金相约攻宋,1129年,丰州划入金王朝版图。1146年,金将丰州赐予西夏。在蒙古灭亡西夏后,宋、西夏丰州再未建制。

  四、重大价值

  准格尔旗南部宋代烽燧线的发现和确认,是鄂尔多斯市全国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发现,也是全市文物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我国宋长城分布非常少,见诸报端的只有山西省岢岚宋长城3,国内其它地方的宋长城还鲜有报道。准格尔旗宋代烽燧线作为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段宋代长城军事防御设施,在全国也实属罕见。

  烽火台的预警、卫星城的护卫、丰州城的坚守形成了一条宋朝针对西夏和辽的多重军事防御体系。北宋时期,鄂尔多斯全境几乎为西夏所辖,丰州故城也是内蒙古地区唯一的一座宋朝州城,该烽燧线的发现并丰州故城及相关宋代古城的情况,在研究鄂尔多斯北宋、西夏、契丹社会发展史、关系史、民族史、战争史、长城史等方面,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注释:

  1.李逸友:《内蒙古史迹丛考》,《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2.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

  3.刘金海:《岢岚宋长城保护开发工程启动》,《中国旅游报》2008年10月22日第14版。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