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管 内蒙古网络文化协会主办

设为首页 收藏 登录

靓丽内蒙古

当前时间

活力内蒙古官方账号:

草原历史首页 草原往事 历史人物 钩沉揭秘 考古发现 老照片 地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草原历史 >> 草原往事

优秀售货员

分类:草原往事  2018-01-11 15:35:44  来源: 北方新报   热度:
如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世纪广场和金天地广场一带,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新城百货商店和内蒙古电影宫所在的位置。

  如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世纪广场和金天地广场一带,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新城百货商店和内蒙古电影宫所在的位置。它们在本世纪初都被拆除了,建起了当今高大的新型建筑。

  新城百货商店坐南朝北,是一座三层楼的综合商店,其中二楼南面的柜台经销衣服、布料和丝织品。那时候,我母亲经常给外人编织毛衣,以此补贴家中生活所需,她与这里负责出售毛线的一位女售货员相识后,那售货员记住了我家的住址,但凡来此买毛线的顾客,她就介绍给我母亲,母亲从中揽到了不少的毛线活,非常感谢这位售货员。通过与她的交谈,母亲和我又得知相临柜台的那位负责卖布料的女售货员是先进工作者。记忆中好像姓赵,就称呼她赵姨吧。

  在商店的表彰栏里,有赵姨的照片和先进事迹的简介。她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坚持原则,一丝不苟,信守职业道德,接待顾客和蔼耐心,热情有加。当时人们买衣服和布料,除了付现金,还得附上足够的布票。赵姨不管是对陌生的顾客,还是亲朋好友都平等对待,一视同仁,钱不多收一分,布票不少收一寸。每天下班结账,卖出去的衣服和布料的数量,都能与收回的款数和布票的数量相吻合,从来没出现过差错。

  赵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60年冬天我亲眼看见她卖黑条绒的那件事。

  当时正值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各种生活必需品都很匮乏,一律按人头凭票证定期限量供应,粮油和布料的供应尤其紧缺,最少的时候,每人每年只供应四尺半布票。布料的品种和颜色也很单调,在那个年代有谁能穿一身条绒衣服,就是很时髦的装束了。然而,那时候柜台上的条绒只有黑色的一种,每天上到柜台上的数量也极其有限,而且每人只能卖给一尺,专供顾客买回家做棉鞋的鞋帮子用。

  临近春节的一天,我来商店买毛笔,见赵姨与一个年龄相仿的女顾客交谈着,看样子她俩早就相识了。交谈之后,那顾客让赵姨卖给她二尺条绒,加上她家里还有点零散的,打算给她刚满两岁的儿子做条棉裤。赵姨和蔼地解释说,不能卖给她整二尺,再次讲明了目前只能每人只卖给一尺的规定和道理。对方说:“我给你二尺的钱和布票,买两个一尺的和连在一起的二尺,不是一样的吗?”赵姨说:“那不一样,否则人们就会同时买好几尺做成衣服了。您今天买二尺也可以,但是我必须给您从中间扯成两个一尺的。”对方显然生气了:“唉,还是老相识呢,连这点方便都不给。”这时,身边的一位售货员过来劝说:“同志,请您别生气,现在您不管去本市哪个商店买条绒都是这个规定。我们这位售货员对她的父母兄妹来买条绒也是这样坚持原则的。不信,您就去问问我们商店的负责人。”末了,赵姨又说:“上面的规定我不能破例,请您理解。您如果买上扯开的二尺条绒,回家再接起来做棉裤肯定不好看,您还是买别的布料吧。”

  这是将近60年前的往事了,在经济繁荣丰衣足食的今天,各位读者,当您看过此篇文章是不是会发出疑问:“这是真事吗?”那我就很负责地回答您:“这是千真万确的事,请您相信真事的同时,再通过今昔生活水平的对比,更加珍惜幸福的今天,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吧。”(张锡范)

售货员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