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管 内蒙古网络文化协会主办

设为首页 收藏 登录

靓丽内蒙古

当前时间

活力内蒙古官方账号:

草原历史首页 草原往事 历史人物 钩沉揭秘 考古发现 老照片 地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草原历史 >> 考古发现

八思巴文 鎏金银牌

分类:考古发现  2018-01-09 10:08:30  来源: 内蒙古日报   热度:
八思巴文鎏金银牌,长29厘米,宽8厘米,厚约1厘米,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下城湾古城征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图一)

  

(图二)

  

  八思巴文鎏金银牌,长29厘米,宽8厘米,厚约1厘米,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下城湾古城征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该牌为银质,由薄银板打制而成,圆角长方形。上部有一圆形系挂穿孔,孔内嵌一圆环,可旋转活动。圆环一面周围刻有“丁字八十号”五个汉字,另一面光素无纹。银牌一面(图一)刻有两行、另一面(图二)刻有三行双勾体八思巴文,共计30字,皆鎏金。据考证,牌身所刻八思巴文大意为:借助长生天的力量,皇帝的名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尊敬服从的人将会被定罪致死。

  从目前公开发表的材料来看,元代使用的牌符共发现有17块,分别发现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北京市、河北省、甘肃省、扬州市、扎什伦布寺、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及兴安盟等地。这些牌符,从形制上看,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从书写内容看,有身份牌、令牌和驿牌三种;从材质上看,有金、银、铜、铁四种;从牌符的文字来看,有汉文、八思巴文、畏兀儿蒙古文、契丹文、回鹘文和波斯文六种。其中,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镇的八思巴文条形金牌(多称索伦金牌),质地柔软,经检测含金量为58.44%,含银比例为41.6%,为迄今所见唯一的八思巴文金字圣牌。另一块发现于兴安盟色音花村的铜质圆形夜巡牌上,刻有波斯文、八思巴文、畏兀儿蒙古文、汉文及藏文等5种文字,是目前国内外所发现牌符中使用文字最多的一块,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

  我国符牌制度完善于唐,宋辽金元各代相袭沿用,成为国家重要典章制度之一。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汗国属于军政合一的政治体制,牌符的使用,由各怯薛长、万户、千户、百户负责管理与发放,主要应用于军事,用以传达圣旨、军令、调发兵马。随着元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治、军事体制的成熟与发展,其牌符制度也日臻完善。由于牌符象征着权力,是特殊身份、地位的标示,持牌者可以授命宣读皇帝的圣旨,代行皇帝的职权,同时还享有其他特权、待遇,并可以世袭,因而持牌者构成了元代社会较为特殊的阶层。(文/郑承燕 图/孔群)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