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初,国家一级作家田彬长篇小说《蝶变》《青决》改编电视剧《蝶变》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行,这意味着一部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将亮相荧屏。我区近200名文化艺术界人士出席仪式,向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和祝贺。
田彬出生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庙沟乡(现哈拉合少乡)庙沟村,自1965年参加工作以来,历经坎坷、风雨兼程,却始终紧握手中的笔,苦苦坚持写作。作家邓九刚评价:“像田彬这样的人物,就像阴霾空气中宝贵的氧离子,他们不计回报、乐此不彼,最应该得到赞许。”
谈到小说《蝶变》《青决》的创作初衷,田彬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我国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在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下,我党最早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条件最艰苦的根据地之一,为抗日斗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反映这段历史的文学艺术作品少之又少。我是从小就听长辈们讲述抗战故事长大的,对这段历史很熟悉,觉得很有写头,就开始写了。”
据田彬介绍,《蝶变》主要以讲述了抗战期间他们村里发生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原型就是他的祖母。当历时两个多月写完这部小说后,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就有了《青决》的问世。《青决》主要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共同浴血奋战的成果,突出表现了被战争洗礼之后,人们精神世界的升华。
回顾田彬的作品,无论是小说《孙老胖进山》《狼烟血光》《桃花潭》还是诗词集《忆祖父》《山区春景》等,题材立意、遣词造句都力避与他人相似,也不会重复自己,更不会为了达到某种商业目的而迎合市场和受众。《青决》《蝶变》的创作依然秉承了他一贯的创作作风。
翻开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索伦嘎文学奖、被全国大型文学期刊《十月》杂志连载的小说《青决》,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跃然而出,在记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平时憨厚朴实、任劳任怨,在侵略者面前却宁死不屈的牛老栓和老伴;危难时刻,为了保护村民英勇牺牲的小兰;贪图享受的桃桃、好逸恶劳的金龙……无不呈现出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众生百相。《青决》《蝶变》,就像两部长卷民俗画,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将饱经战争洗礼的小人物生活故事和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有机融合在一起,让人读来忍不住拍案叫绝。
近年来,荧屏上出现很多抗日题材电视剧,其中不乏收视率、口碑双收的佳作,也有一些剧情不切实际、战争场面细节“雷人”、被网民调侃称作“抗战神剧”的电视剧。而《蝶变》《青决》,剧情尊重历史,人物形象没有刻意拔高或贬低,我们有理由相信,根据这两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定能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田彬除了写小说,还写报告文学、散文、杂文、评论,无论哪种文学体裁,他都驾轻就熟、别具一格。诗词作品《填词自娱》寄托着他对现实生活的严肃审视和思考,《凤归云·念丈夫》充满了对农民工的悲悯和同情,《望江南·赞武川》由衷赞叹了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他的朋友陈广斌介绍:“田彬曾用43天时间写了一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当时很令我吃惊。当时心想一定是粗制滥造,读了之后发现,他写得有板有眼、可圈可点,令人不得不佩服。”
从文艺青年到文艺老年,田彬始终心怀人民,用积极向上、饱含激情的作品,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体现着自己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的道义担当。退休后的他,完全可以去世界各地游山玩水,可以打打牌和友人谈天说地,过悠闲自在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年近古稀,依然在不停地创作。他说:“一辆行使的车辆,即便踩了刹车,也会凭着惯性继续前行一会儿,写了这么多年,我已经养成了习惯,停不下来了。不写作,我不知道该干什么。”
当一个作家经历漫长的孤独,以心为柴,冷热交锋,煎熬出一部部沸腾的作品时,他们的心情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母亲一样,内心欣喜狂热。田老的小说《青决》《蝶变》即将被改编拍成电视剧,我相信,很多读者的内心也已经欣喜狂热起来了。让我们期待在荧屏上一睹田彬作品的魅力,期待光荣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故事火遍大江南北。
【人物简介】
田彬,国家一级作家,出生于1950年,武川县人。曾任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艺术研究生班。创作了《狼烟血光》《长沟流月》《青诀》《蝶变》《青山风骨》《桃花滩》《怪变》《孙老胖进山》等近20部小说作品、600多首诗歌作品、2部《田彬诗词集》、2部电视连续剧剧本。作品曾获内蒙古索龙嘎文学奖、乌兰夫基金会优秀文学奖。(邓玉霞)